隔壁老王的夜

老王已经连续在夜市干了近15个月,上次这样早出晚归的还是上大学时为了赚零花钱,这一次,是真正投身“夜经济”。

每晚6点,他准时在陈塘庄市集出摊。趁着顾客不多,他赶紧把冰箱里下午穿好的肉串再收拾下,顺便备好蔬菜辅料。

他身材略发福,体态憨厚,脸上总挂着亲切的笑容。和大多数中年男性一样,老王家有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也有稚嫩的孩子需要教育,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几乎全落在他的身上。

所以,老王对他现在的生意,这一亩三分地,格外上心。

疫情前,他是天津一家IT公司的技术人员,经常出差,到工厂、医院安全相关的软件。疫情防控紧急状态下,工厂停工,医院全部的精力都在防控和救治,“业务一下子都没了”。

公司里那面写满了项目进度和人员分工的黑板,自此再没更新过。领导甩话,业绩如果上不去,部门得走几个人。他的月薪从原本的元下降到元。

每个月,老王还要支付多元的房贷,银行卡减少的余额没给他喘息的机会。一度扣完房贷后,他的卡里只剩元不到,下个月的扣款还没着落,“再没工作真要饿肚子”。

老王想了想,短时间内,公司不可能完全“恢复元气”,他辞了职。

辞职后,每过一星期,他会回顾一遍最近的生活,结论都一样,“又什么也没做”。“无从下手,力不从心”,他总结。

去年5月末,在红桥区南运河商圈附近,老王看到了夜市招商信息,免费提供摊位,他几乎没怎么犹豫,马上打电话咨询。提交了简单的ppt之后,他和20多位摊主组成了第一批摊位。

他对夜市经济并不陌生。大学时,晚上曾在大型快餐店打工,之后还和同学一起在酒吧做过销售,开过网店,断断续续在商场附近的烧烤店打过暑期工。

在这个临时开张的夜市里,一排米左右长的市集上,他在中间靠后的位置,卖泡泡机、儿童驱蚊手环、木质拼图和芭比娃娃等杂货。

一开始,他是卖得最少的那个。顾客在两边的摊位排着长队,路过他的摊儿瞄一眼就走。好几天后,第一批货还剩下六七十件,那是些填充的毛绒玩具。他送了些给朋友,剩下的塞进自己家。他到处研究夜市技巧,和周围经验丰富的摊主取经,还买了本销售心理学的书。

机缘巧合的机会,他看到以前暑期打工的烧烤店老板在朋友圈寻求合作伙伴,老王觉得以前烧烤店的老板食物货真价实,他一下子觉得机会来了。

今年,他加入河西区陈塘庄夜市,烧烤店老板给他供货,每天按时把鲜肉送到摊位,他再把肉串穿好。这就省去前期大量的原材料准备。

巅峰时期,他一天能卖出元左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4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