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安离不开公安民警的功劳,除了刑警、特警这些人们熟悉的警种,还有很多岗位不为人知。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天津红桥分局预审员韩德浩,看看他如何在幕后守护这座城市的安宁。

蛛丝马迹,查出完整证据链

11月16日,红桥区风貌里发生一起技术开锁入室盗窃案件。事主出门不到一个小时,家里就被翻了个底朝天。三万多元现金、银行卡等财物被盗走。

红桥分局光荣道派出所接警后,通过监控系统锁定了嫌疑人。经过大量比对、分析,于11月28日在天津站附近的一家快捷酒店将其抓获。

面对民警的讯问,嫌疑人陶某却拒绝承认自己实施了盗窃。

案子破了,能不能将嫌疑人送上法庭?这个问题,落在了红桥分局法治支队预审四大队副大队长韩德浩的身上。

“我们的职能,就是揭发和证实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确保案件在移送审查起诉之前,法律手续完备、证据充分”。韩德浩告诉记者,预审作为整个公安工作案件侦破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最后一道环节,就是一个“把关”的作用。

接手案件后,韩德浩先审阅卷宗、向办案单位了解案件基本情况,再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针对性的审讯。他注意到,这位嫌疑人有12次前科,具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绝对不会轻易供述犯罪事实。

“也不能着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韩德浩与搭档展开第一轮审讯,果然和预料中一样,陶某仍然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他甚至直言,塘沽的民警刚找过他,但12个小时后就让他走了,意指自己没有违法犯罪。

韩德浩并没有把希望完全寄托于嫌疑人松口,因为就算他如实供述,如果客观证据不足,也不能认定他违法犯罪。所以,韩德浩突破的重点是证据的梳理。

当时,尽管警方掌握了大量监控视频,但嫌疑人全程戴着口罩、手套,手法老到,指向陶某的证据链条仍然不够严密。尤其是关键的作案工具,仍然不知去向。

韩德浩发现,嫌疑人在作案后曾经使用ATM机存款,如果他存入的现金与失主丢失的现金编号吻合,不就能证明他的作案事实了吗?

办案民警在银行配合下,对存、取记录进行比对,果然发现了两者的对应关系。现场痕迹鉴定结果也陆续出炉,嫌疑人被抓获时穿着的鞋子与现场足迹吻合。抵津、离津的出行记录也能证明案发时就在天津。

就这样,一系列证据形成了严密的链条,韩德浩对案件的后续处理信心十足,“零口供也可以将他送上审判台。不寄托于口供,拿证据说话,这才是我们预审工作水平的体现。”

挤清余罪,让破案战果“倍增”

证据足以将嫌疑人送上被告席,案件似乎已经有了理想的收场,但韩德浩和同事们的工作远未结束。因为,预审员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挤清余罪、深挖犯罪。陶某是通过技术开锁入室行窃,作案手法、反侦查能力都很“专业”,身上一定还有没查实的案子。

“预审是综合性地分析这个案件,通过案卷、审讯,甚至嫌疑人的只言片语、肢体动作,都能分析出没有交代的问题。”韩德浩告诉记者,如果就案结案不再深挖,这些隐案就会成为死案,罪犯反而会在监狱里躲过法律的制裁。

说到这一点,韩德浩对4年前的一起盗窃案记忆犹新。

那是基层派出所办理的一起网吧盗窃手机案,嫌疑人不仅如实供述了罪行,同时还要求尽快移送审查起诉、判刑服刑。

这种态度引起了韩德浩和搭档的警觉,仔细查看案卷,表面上嫌疑人认罪态度极好,却只是轻描淡写“拿”走了手机,作案细节并未明确。考虑到嫌疑人有网吧盗窃手机的前科,韩德浩决定调取监控,看看他惯用的手段究竟是什么样的。

这一看,韩德浩还真没看懂里面的“门道”。高清摄像头下,嫌疑人坐在被害人对面,手机就径直向嫌疑人一侧移动过来。

手机怎么会自己移动呢?是磁铁?还是别的什么机关?韩德浩立即对嫌疑人进行审讯。

面对证据,嫌疑人只得供述,自己的作案工具其实是一个带钩的细钢丝,作案时贴着桌子把手机拽过来,完事团成一团放回口袋。

这样专业的手法,一定不是顺手牵羊这么简单。韩德浩坚信嫌疑人身上肯定还有案件。但原本“爽快”认罪的嫌疑人,却不愿多说了。

韩德浩对全市同类网吧手机盗窃案进行串并,掌握大量证据的同时,加大了审讯力度。

韩德浩从聊家常开始,问他为什么不在老家生活跑到天津。嫌疑人说,自己在山东农村老家欠下赌债,没钱还钱,所以到天津打工、躲债。韩德浩提出看看他打工的环境,他当时就哑口无言了。韩德浩又展开政策攻心,现在交代还算坦白,如果通过外围调查获取证据再讯问,肯定会从重处罚。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嫌疑人不得不交代了,自己为偿还赌债流窜于天津市红桥、河北、南开、和平区,专门在网吧盗窃高档手机的犯罪事实。结合串并同类案件获取的证据,警方最终查实了16起案件。

“其实当时完全可以尽快给他结案,但是我们本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侦破了这个系列案件”。韩德浩说,如果预审员不能挤清余罪,这些案子就会被带进监狱,最后就成为死案。

“三多”炼就预审专家

作为同事们信赖的预审专家,韩德浩从警之前的本行,却是机械制造。

小时候,《今天我休息》里人民警察的形象马天明,为韩德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着对这个职业的向往,21年前,29岁的韩德浩通过公务员考试圆了自己的警察梦。但是,在派出所第一次办案,他就被泼了冷水。

这是一个简单的盗窃案,嫌疑人承认偷了一个角磨机,但这个角磨机是什么颜色、有什么特征、放在哪里,韩德浩都没有问。带他办案的老师,直接把韩德浩的笔录撕掉扔了。

当时做笔录是用手写,韩德浩密密麻麻写了20多页纸,就这样成了废纸。“你弄的这是什么玩意儿?能作为定案的证据吗?这能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追究他的责任吗?”老师的训斥,让韩德浩深受触动。从这件事上看到了自己的差距。

为了补上自己“半路出家”的短板,韩德浩跟法律书较上了劲儿。为了学好新出台的法规,韩德浩利用休息时间自费去上课外班。日积月累,法律知识反而成了他的优势。“多学、多看、多干”,让韩德浩成了办案好手。他先被调到分局法制部门,又当过派出所副所长,年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一名预审员。

提到自己走过来的路,韩德浩常对年轻同事讲,“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你自己多看两页书,多干一点活儿,就是对你个人成长经历的一个最大的好处。”

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除了办案经验和法律知识,面对形形色色的案件和嫌疑人,韩德浩还必须成为一名杂家。

风貌里盗窃案审讯中,嫌疑人陶某坚称自己来天津是到沈阳道倒腾文玩的,韩德浩就跟他“聊”起了文玩,从红木的产地到“袁大头”的重量,陶某明显招架不住。

“他都不懂,他编造的不就是谎言吗。”韩德浩告诉记者,有时审讯需要欲擒故纵,促成嫌疑人说谎。因为一个谎言得用十个谎言来圆、十个谎言就得拿句谎言来弥补,最后就会漏洞百出。但前提是,这些常识自己都得懂得更多。

从古董文玩,到新型互联网犯罪,韩德浩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嫌疑人会在什么方面信口开河。韩德浩的办法就是多看书、多学习,让自己的知识面覆盖到尽可能多的谎言。

单刀直入,拿下团伙首犯

年10月28日,公安红桥分局对一系列由民间借贷无法按期偿还引发的非法拘禁案件进行收网,一个以穆嘉为首的涉黑涉恶犯罪团伙被一举捣毁。

10月29日,8名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为了深挖这一团伙背后的案件,红桥警方组建“系列非法拘禁专案组”。韩德浩作为主管业务的队长,带领两名预审员到专案组报到,参加案件的侦查工作。

他们的任务,就是对每一个犯罪嫌疑人进行审讯,梳理核对案件材料,把系列案件的证据、口供整合成相互印证的体系。

“我们预审员是起到一个总览全局的核心作用。”韩德浩告诉记者,当时分局党委下了命令,必须要把这个案件搞成铁案,要经得起历史的推敲,经得起法律的推敲。

然而在韩德浩看来,当时警方掌握的3起案件,都只是有报案人的报案,缺少其他的证据支撑。得知主犯穆嘉抗拒审讯,韩德浩带领一名预审员,首先跟他进行了试探性的接触。结果,谈了十分钟就谈不下去了。

“穆嘉抵触情绪极大,甚至放出话,你没法把我怎么样,到37天的时候你肯定得把我放了。”韩德浩也明确告诉穆嘉,不要抱侥幸心理,既然把他抓来,肯定要依法处理,给被害人一个交代。

除了穆嘉,在押的其他嫌疑人,也无一配合调查。这种嚣张不是没有底气的,因为他们早就做好了反侦查的准备。比如,穆嘉曾经请律师给他们讲什么叫非法拘禁罪,在拘禁被害人索要钱财的过程当中,隔一段时间就把被害人从拘禁点带到周边的派出所门口甚至值班室,照张相、问点闲七杂八的事,证明被害人没有被拘禁的假象。

面对团伙案件,首先要选准突破口。嫌疑人杨某引起了韩德浩的注意。“这个人胆小怕事,从被抓那天开始就向侦查员询问自己可能会判几年”,韩德浩用预审员的行话讲,这个人“特别虚”,所以把他当做案件的第一个突破口。

韩德浩先用离心的策略,给杨某一种其他犯罪嫌疑人已把他供出的感觉。又聊到了杨某日后的出路,在团伙干了这么多坏事,却没有得到多少利益,纯属给人充当炮灰。

这次谈话从下午两点开始持续了5个小时,杨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痛哭流涕,供述了公司内部分工结构框架,以及非法拘禁、殴打被害人的作案过程。

基于杨某的交代,针对其他几名嫌疑人的审讯也获得进展,并陆续查获部分关键证据。被晾了多日的主犯穆嘉,心理上也开始出现波动,韩德浩等待的时机到了。

第二轮较量,韩德浩没有急着开口,而是一直看着穆嘉。起初还很跋扈的穆嘉,没几分钟就被看毛了。这时韩德浩告诉穆嘉,“说与不说取决于你自己,但是我们已经掌握了充分的证据。”

直接出示证据,单刀直入,也是审讯的有力策略。韩德浩接连抛出的证据,击垮了穆嘉的自信。韩德浩又将话题引向家庭,穆嘉的违法所得没有给家人带来什么好处,而是在各类高档会所大肆挥霍,到头来终究还是一场空。

“我都没想到,穆嘉突然间哭了。”韩德浩告诉记者,当时穆嘉完全没想到警方已经掌握了他们深层次的犯罪线索,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这次审讯持续了将近一天的时间,穆嘉如实供述了自己作为主犯的犯罪团伙制造贷款陷阱,非法拘禁被害人攫取钱财的罪行。那天下午,穆嘉看完笔录、签完字、按完手印,韩德浩走出审讯室,楼道里已经有好几个同事在等着他。

“我们几个人击掌相庆,成功了,这个案件前期就算拿下来了。”

乘胜追击,破解贷款“套路”

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审讯,穆嘉等八名主犯被批准逮捕。而随着案件的展开,呈现在专案组面前的谜团却越来越多。

种种证据显示,这个案件夹杂着贷款陷阱、暴力胁迫,早已超出了民间借贷和非法拘禁的范畴,作为预审员,韩德浩必须一查到底。“他是交代了案件的大致事实,但是在许多细节上,例如暴力殴打、持枪恐吓。这些情节他们都避重就轻,没如实讲。”

搜查中,外围取证组民警在穆嘉的公司找到一本账册,其中包括一些借款记录。民警逐个核对查找,又找到了16名被害人。但被害人的说法,和犯罪嫌疑人交代的情况完全不符。嫌疑人明明已经供述对被害人进行了体罚、殴打、拘禁,被害人却不敢告诉民警。

这样的局面,正是穆嘉团伙暴力恐吓造成的。比如,团伙成员曾经冒充公安民警给被害人打电话,问你们有事怎么不报案?被害人说之前不敢报案,既然“民警”问了,这就去报。一说报案,团伙成员就亮明身份进行威胁,被害人心理上极度恐惧。

为了跟被害人讲明利害,韩德浩把他们请到了专案组,看到墙上的嫌疑人照片都穿着看守所的衣服,这才相信了民警。

被害人的陈述相互印证,穆嘉也只能承认自己有枪,但是他不如实交代枪的下落,坚称自己已经把枪扔掉了。这把枪作为关键的物证,涉及到案件定性。

之前交代案情最好的杨某,再次成为韩德浩的突破口。因为杨某给韩德浩留下的一个印象是记忆力特别好,每起案件每个人干了什么,甚至谁动手怎么打的人,谁跟谁怎么取的钱,他都记得很清楚。所以他很可能知道枪的下落。

韩德浩有针对性地持续审讯杨某,制作了不下十份笔录。根据获取的线索,警方在穆嘉办公桌抽屉的隐蔽处,起获了一支涉案的仿64式手枪和5发子弹。

利用这些新的证据再对其他嫌疑人开展审讯,韩德浩发现穆嘉公司催收部的负责人王某(女)思想压力很大。韩德浩跟她讲清政策,如实交代清楚、揭发检举同案犯,就可以争取从轻。

这样一来果然有收获,原来王某早就意识到公司这样干迟早会出事,为了留下退路,每办一件事就用一个笔记本把同案犯和涉案金额详细记录下来。警方根据供述,在她的朋友家找到了这个笔记本,这成为后来审讯的一个有力证据。

准备了充足的“弹药”,韩德发跟穆嘉第三次正面交锋。凭借铁证,问清了案件的详细情况。包括穆嘉如何指使手下作案,怎样制造、虚增欠款等等。

经查,穆嘉年起先后成立多家非法小额贷款公司,以这些公司为外衣,逐渐形成以其为首的人数众多、组织领导明确、骨干成员基本固定的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

韩德浩举例,有借款人在期满时打电话送钱,他们采取不接电话或者推脱的方法,让被害人无法按时还款。等时限一到,就把被害人强行带走,殴打、拘禁、勒索巨额“违约金”。

专案组最终查实,穆嘉集团以民间借贷为名,通过“肆意认定违约”“虚增债务”“转单平账”“签订虚假借款协议”等方式,使用暴力强立债权、强行索债,大肆实施抢劫、敲诈勒索、非法持有枪支等违法犯罪活动,攫取巨额经济利益,涉案金额达万余元。

这就是后来为人熟知的概念——“套路贷”。

不枉不纵,回归幕后追寻真相

年9月26日,红桥区人民法院对本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穆嘉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抢劫罪、敲诈勒索罪、非法持有枪支罪等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四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穆嘉和其他31名被告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办理这种恶性的,团伙人员、案件众多的案件,一生足矣,我警察没白干。”这一案件作为全国首例“套路贷”涉黑大案,不仅轰动全国,也成为韩德浩埋在心底的骄傲。

公安红桥分局还把这个案件拍成了微电影《猎黑行动》,借扣人心弦的案情,在各大视频平台上收获了人们的好评。它不仅是一部防范“套路贷”的好教材,也道出了民警扫黑除恶、侦查办案的艰辛。

在这样的“高光时刻”,韩德浩和预审员们,再一次隐藏在了幕后。

“我们审理、侦破案件,给被害人挽回损失,就能体现出政府、法律的力量,能给人民群众安全感。所以我们甘于奉献,甘于默默无闻地工作。”韩德浩说,虽然预审不是公安机关的窗口单位,老百姓甚至可能不知道有这样的岗位,但预审员作为公安民警的责任和担当却是一样的。

在法律和正义面前,真相没有大小之分。这段破案经历,让韩德浩追寻真相的脚步更加坚定了,他常说,干预审就是“不冤枉一个好人,更不放过一个坏人”。

通过比对足迹、行踪和作案手段,韩德浩和同事们已经将注意力转向陶某涉嫌的更多案件。仅11月27日,在中山门、程林里就各有一起同类案件,现场足迹与风貌里技术开锁盗窃案吻合。

记者发稿时,韩德浩已经启程前往东北,继续挖掘嫌疑人没有供述的余罪。

来源:中国警察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