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从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上传来喜讯,由市文化和旅游局选送、滨海新区文化馆创演的小品《疫“懂”的心》,在第十九届群星奖戏剧类决赛中脱颖而出,荣获群星奖,实现了新突破。这标志着我市群众文化创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也体现了天津近些年来群众文化活动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
群星奖是国家设立的群众文化领域的最高政府奖,由文化和旅游部每三年评一次。年中国艺术节文艺评奖制度改革以后,评奖项目和奖项数额精简压缩,在来自全国的群众文化参赛作品中,每届只有20个最优秀作品可被授予“群星奖”这一殊荣。本届群星奖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旨在充分展示近年来文艺创作的丰硕成果和文艺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共有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广场舞、群众合唱等六个门类,与群众共同欢庆这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氛围。此次小品《疫“懂”的心》获得戏剧类群星奖,是我市自文艺评奖制度改革以来所取得的最好成绩。
近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艺精品创作活动,涌现出一批富有文化底蕴、体现时代内涵,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作品,在本届群星奖评选中,由市文化和旅游局选送的多个作品入围决赛之列。民族室内乐《津津乐道》采用诙谐幽默的创作手法,曲艺风格浓郁,不仅表达了天津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更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民乐文化真诚的礼赞;广场舞作品《说津道卫》通过模拟天津相声的形象动态,生动地表达了天津人开朗、乐观、幽默的性格,体现了天津开放、包容的精神;两部合唱作品《十送红军》《站在草原望北京》,充分展示了红桥区文化馆响板合唱团对年来深耕群众文艺舞台的丰厚底蕴;群口相声《脱贫路上》取材自真实的扶贫故事,诙谐幽默的语言和扎实的表演功底反映了天津作为“曲艺之乡”的深厚底蕴;小品《疫“懂”的心》由创作者在抗疫一线的真实见闻感受创作而来,经过常年的积累与磨练,将生活化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少儿群舞《曙光》是舞蹈类决赛中唯一的少儿节目,文化馆与艺培机构资源共享、共同创作,也为少儿美育教育和群众文化活动探索出一条艺术资源整合的发展新路。最终,小品《疫“懂”的心》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群星奖这一璀璨荣誉。这也是在时隔九年后,天津再一次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让群星之光在这片著有“曲艺之乡”美名的土地上熠熠生辉。
小品《疫“懂”的心》是一部轻喜剧题材作品,创作灵感源于主创之一——滨海新区文化馆戏剧干部张雪枫在防疫隔离点和社区下沉期间的所见所闻。作品表现了在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邻里之间因居家隔离时各自生活内容和工作方式的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矛盾。在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和抗疫英雄模范的行为感召下,矛盾得到化解,邻里关系达到了彼此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新的和谐。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在疫情期间的生活状态,诙谐幽默地表达了家庭和邻里之情,充分表达了人们共同的美好愿望和对抗疫英雄的珍重情怀,宣扬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该作品创作于年下半年,在2年多的时间里,线上线下演出近场,观众达到1.2万人次。自上演以来,就以其题材的反映时代背景和其体裁的轻松活泼,屡次获得好评。每次演出后,观众都能为作品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主创人员表示,从初稿至今,作品经历了多次修改,人物从最初的6个减少到4个,故事节奏更加紧凑,人物性格更加丰满,主题思想更加清晰。此次为了备战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在市文化和旅游局、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滨海新区文化馆又集中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精心“打磨”,加入了天津方言和“包袱”,主题更加精炼,戏剧冲突更加集中,人物性格更加鲜明,演员表演更加自如,使故事更具有观赏性与连贯性。在这次决赛中,主创团队充分发挥主场优势,舞台设计更加新颖独特,把两个家庭的内景同时展现,实现了两个家庭各自表演与舞台整体表演相融合,拓展了表演空间,丰富了表演形式,演出效果显著提升。
参加小品《疫“懂”的心》表演的四位演员张雪枫、郭珊、李刚、孙向华都是滨海新区文化馆业务干部,他们都是经常深入基层进行宣传表演的群众文化工作者,也都是冲在第一线的文化志愿者,对于抗击疫情,他们有深切的生活体验。舞台上他们的表演于朴素自然之中充满真情实感,活灵活现的人物表演,给观众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和艺术享受。
由天津群众文化工作者创作并演出的文艺作品之所以能在本届群星奖决赛的舞台上脱颖而出,与近些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文化供需精准对接等措施密不可分。近年来,为更好满足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群众文化生活,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通过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在全民文化艺术普及、公共文化服务切实惠及百姓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硕的成果,让文化成果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实现了广大群众精神层面上“共同富裕”的文化惠民效果。
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目前,我市共有市级图书馆1个、群众艺术馆1个;区级图书馆19个、文化馆16个。多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近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全市,以区图书馆、文化馆为总馆,在街镇和村居建成分馆及基层服务点近多个,全面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
在群众文化活动方面,市文化和旅游局扎根群众、服务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发展培育,逐步形成了天津群众文化“一区一品”的生动发展格局。如和平区“和平杯京剧票友邀请赛”、南开区“广场舞大赛”、河东区“家庭文化艺术节”、红桥区“老年文化艺术节”、河西区“西岸艺术节”、滨海新区“滨海艺术节”、东丽区“东丽杯群众文学评奖”、北辰区“天穆杯农村小品展演”、宝坻区“京东大鼓艺术节”等多个品牌活动交相辉映。全市还定期举办青年新歌手电视大赛、民乐大赛、钢琴大赛、都市风采主持人大赛、农民艺术节、外来务工人员艺术节、中小学生读书系列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群文活动,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文化活动热潮。
在群文品牌打造方面,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全市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整合提升,自年以来持续开展市民文化艺术节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六届。每届市民文化艺术节均举办五十项左右重点文化活动。经过多年培育,年以来,市民文化艺术节每年被列入天津市政府二十项民心工程。与此同时,作为城市会客厅,天津文化中心各场馆结合各自优势特点,每年积极开展公益文化普及活动近百场,天津大剧院每年推出高端演出。
在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方式方面,市文化和旅游局紧跟互联网时代发展步伐,完善了数字文化馆和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数字文化馆内,各类精彩演出、讲座、培训的视频资源一应俱全,最新群文动态实时推送,公众与场馆实现了“指尖互联”。在此基础上,市文化和旅游局还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天津频道,联合全国18省市数字文化馆建设了直播联盟,整合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官方网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