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天津丁字沽北大街号的岁烈属李德珍老人,棚改签约搬家当天,从自家种了几十年的凌霄树上摘下几朵红色的凌霄花,别在了耳朵上,开心地笑着。她向指挥部的同志们竖起了大拇指,眼里满是感激与幸福。“政协主席、副主席平时只在电视上看到,没想到她们来到我们家中,和我们坐在一起面对面谈心,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困难,我这心里倍儿暖和。”商商:政协主席帮李德珍解决了啥问题,让她这般喜笑颜开?年,天津市提出了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万平方米棚改任务,近一半在红桥区。近代风云史上,瑞蚨祥、狗不理源于红桥,北洋大学诞生在红桥。可辉煌散去,多轮拆迁,剩余住户多为老弱病困,问题更是疑难顽症。为如期完成任务,区政协主席杨焕发出了“动员令”:“区委有号召、政协有行动,区委有部署、政协有落实,要举全政协之力,聚广大政协委员之心,为打赢棚改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区政协迅速行动起来,组建了区棚改三分指,张志忠、刘金城、杨宏丽3名驻会副主席先后担任同义庄、丁字沽北大街、丁字沽平房片区的总指挥,8名机关处、科级干部充实到拆迁一线,拿出超常规的力度和办法啃下了“硬骨头”。对于棚户区改造,参与过的干部的回答惊人一致:难,相当难!再难,也要迎头而上。面对棚改任务,区政协结合实际,用“新方法”巧破“老难题”。为把棚改“独角戏”变为“大合唱”,形成事半功倍的“倍乘效应”,区政协联合区各部门及各街道办事处协同作战。除了发动区内力量,区政协还积极发声、多方呼吁,争取上级部门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5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