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诚信为民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00316/7805823.html

郭德纲年出生于天津市的老城区红桥区的一个普通人家,父亲是一名警务人员,母亲是一名教师,家境还算不错。

郭德纲家里祖上五代都没有从事曲艺工作的,上千亲戚里也没有从事曲艺工作的,所以他这个曲艺天赋还真是后天的。

他的父亲郭有源回忆说,“郭德纲从小就非常聪明。8个月就会说话,看电视看一遍就能记住!郭德纲到两三岁的时候,会很多别的孩子都不会的事情,比如看报纸、查字典、念拼音等等,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因为受到电视的影响,郭德纲开始喜欢相声。我骑车带着他的时候,他总是念念有词,我问他在念什么,他说是在背段子。而且,他对戏曲的东西很着迷,有一次他把一张被单披在身上,脸上绑了一个枕巾,别人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结果他说他在学唱戏,被单是披风,而枕巾就是他的胡子。到了五六岁的时候,别人家办喜事,喊郭德纲来一段,他毫不畏惧,开嗓子就唱。”

由此可见,郭德纲记忆力很好,聪明人第一个要素就是记忆力好。

有了记忆力,有了兴趣,还需要的就是熏陶,这也是现在很多家长非要送孩子去学外教的原因,就要要熏陶出来外国人的思维。殊不知现在好多外国人还在研究学习咱们的传统教育。

郭德纲受熏陶的地方就是天津这个曲艺窝子。

由于郭德纲的母亲身体不好,所以小时候一直是父亲带着他,就连父亲上班,郭德纲都跟着。在郭有源管“片儿”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剧场,每当他公务在身的时候,就把小郭德纲放在剧场里,告诉儿子“别动啊,就待在这儿!”于是在那个时候,郭德纲就接触了许多艺人,有说书的、有唱戏的,郭德纲就喜欢在那儿看这些艺人表演、排练,有时候还不由自主地跟着学两手。直到今天,郭德纲都认为当年的这些熏陶对他的演艺生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多家长现在都抱怨孩子为啥迷恋手机游戏,其实十有八九都是家长自己“熏陶”的。

在这些剧场里有一个地方叫红桥俱乐部,在这里刚刚上小学的郭德纲认识了一个叫小五的孩子,这个孩子大名高坚芳,就是现在天津有一号的评书演员。小五的父亲则是著名评书艺术家高祥凯,艺名高庆海。

高坚芳

高祥凯第一次见郭德纲就很喜欢,用高先生的话来说“这孩子面相好,上人见喜”。

郭德纲喜欢评书,便央求高先生传道受业。高先生见这孩子小小年纪就有很强的求知欲,也就答应了下来。此后,郭德纲每天去高先生家学艺。而令高先生时隔20多年仍然印象深刻的是,当时仅有8岁的郭德纲便懂得尊师重道,他知道高先生喜欢看《天津日报》,便每天早上都在路上先买一份《天津日报》给高先生带过去。而且,郭德纲每天都提早到高先生家,在高先生和高坚芳这父子俩起床之前,先帮着高先生家收拾收拾屋子,打打开水,给高先生沏壶茶,然后静静地等着高先生起床。

类似的事情上大学期间的高峰在金文声那里也是天天做。郭有源见儿子如此懂事大为感动,他想:儿子在自己家里从来不干这些活儿,到了先生家里却这么勤快,这还不是为了让先生高兴,好多教自己一点本事吗!本来不太赞成儿子搞曲艺这行的郭父,此时也就默认了儿子“天生是吃这行饭的”,由儿子去了。

也许是命中注定要跟相声发生纠葛,高先生教小郭德纲学的是评书,却是以相声给他开蒙的,用的是一段传统相声《五行诗》,用高先生的话说“这活呀,使出来就是山崩地裂!”那么,这《五行诗》到底有什么稀奇呢?

这《五行诗》是段文字游戏型的相声,主要内容是捧逗二人要用“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来作诗,而且所作的诗还必须出自历代的名联名句,引用的古人还必须是一个朝代的,同时配合每句诗的还有特定身段。《五行诗》这个段子的名字虽然不起眼,其中蕴涵的基本功却不少。由其中以“金”为题的一段可见一斑:甲:我先说金字诗:“金锤一对上下翻,两军阵前砸金蝉,谁人不知岳云勇,力大无穷拔泰山。”乙:你这里有古人吗?甲:有,岳云。“岳云锤震金蝉子”。该你说了。乙:金,“金枪一杆拌威风,杀退番邦百万兵,秦桧金牌十二道,岳飞尽忠风波亭。”甲:你这里边有古人吗?乙:有。你说的古人是谁?甲:岳云。乙:我这儿是岳飞,是一朝一代吧!甲:是一个朝代。父子俩。我这诗后边有四个字。乙:我这诗后边也有四个字。甲:“父子英雄。”乙:“随父尽忠。”(拉甲)这个片段当中简单的一句“金锤一对上下翻”,就需要三个身段来配合——“金锤”一个,“一对”一个,“上下翻”又是一个。练这句时,高先生给小郭德纲拿来两个啤酒瓶,一手一个,告诉他:你要把它当成金锤来耍,还要求两个瓶子口要朝上,因为金锤的锤头在前面,要对称。这事说起来好像很有趣,实际上郭德纲练功的过程很枯燥,就这么一个挥舞金锤的动作要练上数百次,对一个好动爱玩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很痛苦的。若干年后,当郭德纲又将《五行诗》传授给自己的徒弟潘云侠时,他已经领悟到了其中的含义:“我明白了高先生为什么要用这个给我开蒙,肯定是为了让我有一个全面的锻炼,一是练嘴功,二是练身功,当时总感觉很痛苦,但是今天想想,受益匪浅。”

当郭德纲在高先生家比画着那些希奇古怪的招式,学习那“山崩地裂”的《五行诗》时,有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孩子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乐。这个孩子是同院街坊,家里是卖汽水的,总穿着一个大红背心蹬着一辆三轮车满街卖汽水,后来这孩子也说上了相声,考进了北方曲艺学校,多次参加春节晚会,并以模仿相声大师马三立出名,他就是汪洋。后来汪洋和郭德纲的官司里也掺杂了这一段儿时的回忆。

这就是郭德纲和相声最初的缘分,也就是从高祥凯先生这里开始,郭德纲才开始系统的学习相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4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