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能生活在幸福里,
大概是你我都在追求的生活状态
然而咱们大天津,就有这样一个地方!
建于年,是苏联人盖的一批老社区,
名字就叫“幸福里”!
60年后,他就像定格在了最初的画面,
特别是那浓浓的人情味儿,
是住在现代化小区的人们,
不曾感受到的。
独家栏目:《镜头下的天津》
第5期:幸福里
1
60年后的“幸福里”,
蹉跎出一种不可复制的美好
和“佳园里”“三合里”一样,今天我们提到的“幸福里”,也是一个社区名。不过这样有寓意的社区名,让我觉得当初起名的人一定是个乐观又向往美好的浪漫主义者。
说到“幸福里”,这也是红桥的一片老社区了,红砖绿瓦的老楼,可能要比父辈的年纪还要大!到今年,已经整整60年了。
老人说,这些三层的楼房都建于年,还是当初苏联人盖的!苏联的图纸,苏联的专家。不过整片社区苏联人盖到一半就走了,中国人开始仿照着图纸继续盖,所以每个楼都能找到一些不同的地方。
从前幸福里的居民,还都是家家点炉子。直到年才装上暖气,所以为了取暖,也顾不得美观不美观了。又粗又长的暖气管,就这样围在每栋楼的外围。
但总觉得这姜黄色的管道,配上红砖、落叶、和整齐的新防盗门,在初秋的下午显得别有一番韵味呢。
△同一栋楼里,有的崭新,有的破旧
在天津,这样构造的房子大概每个区都还有。条件比棚户区好一些,但和新房却比不得。要拆迁轮不到它们,卖掉的钱也不够买新房。所以时不时就会轮上翻新、修补、升级...
一排楼里,有的看起来像是荒废了很久的危房;有的却换上崭新的门窗。这样的混搭,是老社区最特别且独有的风景线。
但好在,“幸福里”似乎真的应了自己名字的光。
虽然年代久远,楼宇斑驳,却依然散发出一股市井但不失宁静的气质。在这边的街道里走一走,像是回到了小时候,很真实,很踏实。
△幸福里的小角落
2
浓浓人情味儿,只存在于老社区
住在幸福里的原住民,邻里间大多都是几代人的交情!有许多家庭,从爷爷、到父亲,再到儿子孙子,都在这里生活和成长。浓浓的人情味儿,是最让人向往的。
△幸福里·20多年的早点铺-小铁勺
曾在这周围上过学的小伙伴,大概都认识这条早点街和下图的这个小花园!承载了70、80、90后三代人的童年记忆。
△幸福里·花园
花园里,遇到一位80多岁的奶奶,嗓音洪亮,红光满面。看到我们在取景,她说“拍吧!多拍点,以后拆了就没有了。照片都值钱了!”奶奶似乎很愿意让后辈记录下这个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
60年,让这个社区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生态,关于生活的一切,几乎是一应俱全。从早点一条街、到市场、牌馆、花园、浴池..重点是这些看起一点也不商业。
还有许多都是营业超过20年的老匠人,已经成为幸福里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之间,熟悉的很。因为一代代居民还在,所以从未被历史淘汰..
△幸福里·理发
大爷说这间小屋陪伴他几十年了。理过一家三代人的发。
△幸福里·修鞋匠人
记得四五岁的时候,奶奶就经常带我来这修鞋。如今我都要嫁人了,他似乎一点也没变呢。
△幸福里·棋牌室。
营业也有至少15年了,奶奶吃完饭,几乎都在这约战小伙伴。
△幸福里·市场
△幸福里·房屋信息。
△幸福里·浴池。
△幸福里·配钥匙。
3
身处逆境,也要用力幸福!
然而60年的老房子,不存在破旧吗?当然存在!这里的环境不优质,但却从未影响他们努力幸福。
社区的空地上,经常会堆满无处安放的杂物。所以我们特意找了一个单元,窥探了这个年过60的老房子,到底有多陈旧!
不难看出,楼道是最新粉刷过的。却没有逃过印章广告的袭击。
△幸福里·楼道间
居民告诉我们,这种楼都是一层住很多户。大家大多都会把精力用在自己家里。对于楼道,几乎很少修缮。久而久之,灰尘,油污,都和繁杂的电线缠在一起了。
楼道间破旧的木门,是岁月最好的见证者。环境最堪忧的是厨房,三家共用一间,累积了大量的油污。
看到这一幕,大概人们心里的感受,会开始和“幸福里”三个字有些出入了!
现在,这里原住民和租户的比例大概还是1:1。
住在这里50多年的一位叔叔说,他从出生就住在这。今年已经50岁了。拆迁是不指望了,再加上家里有老人在这住了大半辈子,搬家也会不舒服。所以他们大多会选择修缮自己的楼道,装修一下,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影响。
言语间,我发现住在幸福里的原住民们,似乎并不太在意楼房本身的陈旧。甚至比起住在所谓高档的高层社区,他们80%都离不开这里熟悉的人、熟悉的花园、和熟悉的人情味儿。
我问,住在这么老的“幸福里”,你们幸福吗?
好在,大多数人的回答还是肯定的!
不知道未来多少年后,这里也会面临拆迁。
但谨以此文,
致敬把生活过的如此有滋有味的你们。
愿“幸福里”的居民,如这个名字一般
永远活在幸福里。
独家栏目:《镜头下的天津》
第5期:幸福里
(你幸福吗?我在留言区,等着你的答案..)
文丨骨头
摄影丨白的墙、骨头
本文由看天津编撰出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