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家住红桥区永明社区的张桂兰今年岁,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每天还要做点针线活。老人生活节俭,年轻时独自养育四个儿女,她说自己的长寿秘诀就是勤劳、心态平和、常感知足。

图为张桂兰老人在穿针引线。

天津北方网讯:家住红桥区永明社区的张桂兰今年岁,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每天还要做点针线活。老人生活节俭,年轻时独自养育四个儿女,她说自己的长寿秘诀就是勤劳、心态平和、常感知足。

针线活计不离手

  昨日上午记者走进老人家里,身穿红色毛衣、戴着花围巾的张桂兰老人微笑着坐在床边。老人个子不高,皮肤白皙,看起来精神头十足。张桂兰老人生于年3月,用她自己的话说,虚岁已经岁了。床边放着的针线板和剪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我妈一辈子离不开这针线活,即使现在,每天也都在忙活。”张桂兰81岁的大儿子胡志敏刚说完,老人便拿起针线板从上面扯下一根线,熟练地拿起一根针穿针引线。“我年轻的时候总做针线活,老了也闲不住。我这棉袄袖子有点肥,穿着别扭,我得给它改一改。”

忆苦思甜勤持家

  “别看我这么瘦、这么小,我特别要强。”拿着针线的张桂兰向记者谈起以前的生活。老人头脑灵活,语言清晰地与记者娓娓道来。张桂兰三岁时父母去世,年她带着四个孩子和丈夫一起举家从抚顺来到天津,丈夫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全家六口人。张桂兰没有文化也没有工作,一家人靠着她的勤俭持家,日子也算过得去。

  老人告诉记者,四个孩子从来没有买过书包,都是用丈夫单位发的毛巾缝制的。为了省钱,全家人的衣服也都是她一针一线缝出来的。不幸的是,她的丈夫在49岁那年撒手人寰,重担一下子压到张桂兰身上。好在那时大儿子和二儿子已经工作,有了收入,能为她减轻一些负担。即使这样,为了养家,张桂兰绑过钢筋、纳过鞋底、编过篮子,这些能挣钱的工作都做过。

 心态平和常知足

  “我要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政府,我这一生没有为国家做过多大贡献,没想到老了反而有人管了,挣上‘工资’了!”老人笑容满面地拉着记者的手说,如今她每个月都能拿到多元的补贴,过上了好日子。

  胡志敏说,母亲的长寿得益于国家和政府的关爱,永明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对老人格外关照,经常入户询问需要哪些帮助。周围的邻居每次路过她家门口也都轻手轻脚,怕影响老人休息,这些默默的关心他们都能感受到。

  临别时张桂兰老人对记者说,子女们的孝顺让她心情舒畅,尤其是大儿子的悉心照料让她晚年很幸福。(津云编辑刘颖)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