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刚是天津籍的相声名家,也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白全福先生的得意弟子。他活跃舞台的时间是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因此不为广大的观众群体所熟络,使得成名的事件竟然是其与郭德纲的恩怨。
这些旧事总归会掩于历史尘埃之下,谁是谁非怕只有当事人才能看得清晰明了,过多的我们就不提了,简单介绍一下被侯宝林称作:堪比北京二赵的天津二杨,究竟创造了什么样的神话?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杨志刚就成为天津市红桥区曲艺团的青年队队长了,年少成名,足见其艺术水平的高超。
年,杨志刚创作并表演了相声《群英会》,在天津市及河北省工农文艺会演中获得了多项殊荣,他与杨志光二人调到红桥区曲艺团之后,颇受前辈的器重和赞誉。
当时的观众中有:和平区看二刘(刘文亨、刘文贞),红桥区看二杨(杨志刚、杨志光)的说法。
正当杨志刚的演出和创作处在高峰期时,突如其来的十年浩劫,打破了他向上的平静生活,但杨志刚不甘沉默,又在话剧中努力耕耘,希望打拼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没想到他因为扮演《狂人日记》中的重要角色,被遣送到农村。落实政策之后,被分配到了红桥区文化馆,在上级的关照之下,组建了两支群众业余文艺团队,一支是相声队伍,一支是话剧团。
从年开始,杨志刚将30多年的心血都放在编排节目和培养人才上,创造了大型话剧11个,编排了相声小品节目多个,许多剧目、节目在全国及地方比赛中获奖,并多次被各地电视台录制播放。
30多年的时间,先后演出0多场,他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表演相声的,而为了培养学生,杨志刚也有不少的奇闻趣事。
在上世纪80年代,团里开始编排小品节目,有一个节目演出的是《三个女人一台戏》,讽刺的是违反交通法规。内容是三个相识的妇女骑着自行车在路口相遇,三人都扶着自行车在路口闲聊天,这使得过往的行人无法通行。
但有的人宁可等待,有的人勉强通行,就是没有人想他们三个人提出质问,这个节目除了饰演三位妇女的演员之外,全体演员扮演各种行人上场。
有一次演出时,天气非常热,杨志刚穿了一件老头衫,头上顶着一块湿毛巾,站在上场门的地方把场。
舞台监督错误地认为他也是演员,一把把他推上了舞台,当他站在舞台之中的时候,认识到自己也回不去了,干脆就演个行人吧。于是他也索性穿行在行人之中,在台上的演员突然发现他上场了,穿着老头衫,头顶毛巾这打扮也太搞笑了,当时大家还能忍得住。
可等闭上大幕之后,就全都笑趴下了。这只是杨志刚的趣事之一,其中也可以看出杨志刚的幽默特性和临场应变能力。
最后再说一下,杨志刚与郭德纲的矛盾,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为,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矛盾大多因为利益而起,这俩人也不例外。
但有两件事不能否认:第一是杨志刚曾经教过郭德纲能耐,其中具体的事情,还可以寻找相关网友的描述,足见端倪;第二是郭德纲刚到北京创立德云社,从天津请过不少老演员,大多是看了杨志刚的面子。
至于后来为什么不认这个徒弟,或是被有心之人炒作出来矛盾,就是另一回事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