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12日14时,我市共报告阳性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例。

滨海新区志愿者手持核酸检测提示图指导市民。本报记者王涛摄

和平区民园体育场内的二次核酸筛查采样点,医护人员、志愿者鼎力协作,协助一些老人优先筛查。本报记者钱进摄

河东区二次核酸筛查采样点工作有序进行。本报记者刘欣摄

河西区第二幼儿园分园二次核酸筛查采样点,工作人员为市民检测。本报记者赵建伟摄

“阿姨,你们辛苦了!”河北区光复道街二次核酸筛查采样点,做完核酸检测的两兄妹向医护人员比心。本报记者胡凌云摄

李振陞老两口是南开区风湖里社区的居民,二次核酸筛查当天,他们为志愿者准备了汤面。本报记者王倩摄

红桥区第二次核酸筛查前,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通力协作,全力保障工作进行。本报记者谷岳摄

东丽区华明街第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云晶,不顾脚踝骨折,坚持来到二次核酸筛查采样点服务。本报记者刘国栋摄

西青区志愿者团队积极行动起来,在各釆样点做好服务,保障第二轮核酸检测的顺利进行。本报记者刘玉祥通讯员李学春摄

津南区各二次核酸筛查采样点秩序井然。本报记者刘玉祥通讯员潘巍摄

北辰区社区、村庄搭建临时的二次核酸筛查采样点,减少群众等候时间。本报记者刘玉祥通讯员刘鑫摄

武清区亨通西区核酸检测点,图为志愿者在引导群众进行二筛。通讯员董鑫摄

宝坻区钰华街道原筑小区,二筛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通讯员赵彬摄

静海区团泊镇二次核酸筛查采样点,二轮核酸检测工作连夜进行。本报记者姜宝成摄

宁河区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积极帮助困难老人进行二次筛查。通讯员田雨寰摄

蓟州区第一中学二次核酸筛查采样点,一对教师夫妇当起志愿者,为全员二筛服务。通讯员杨天宇摄

滨海新区一套动作一天重复上千次

天津北方网讯:“来,您张嘴,啊,抬头”“非常好,不错”……一边说着,医院的医生杜智生快速把棉棒伸入检测者的咽喉部采样,接着把咽拭子折到试剂瓶里,然后按压手消液,在手上揉搓起来。这一套操作,一天下来,至少要反复上千次。

昨天下午2时,记者在滨海新区泰达一中的核酸检测采样点位见到杜智生时,他已经“连轴转”4天了。趁轮岗替换的间歇,记者问他,“累吗?”这个“90后”“大男孩”脱口而出:“还好,天儿凉,冻一冻可精神了。”

一句话把杜智生自己说得放松了些。隔着布满雾气的眼镜和面罩,他告诉记者:“一筛时,我们有备而来,加上居民配合,比较顺利;这次二筛,居民和我们都有了经验,医护力量也充足,所以进度非常快。这个点位覆盖的社区居民有1.2万人,初步估算,我一个人一小时能检测至人左右,基本上一组10个人控制在3分钟以内,平均一个人10多秒钟,按这个速度,应该不用挑灯夜战了。”

下午2时28分,杜智生换下防护服,缓慢摘下手套,准备去吃“午饭”,“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春天已经不远了。大家都这么积极配合,而且我们一直在一起,众志成城,肯定能打赢这场战‘役’!”说着,杜智生起身,朝记者比划了一个“胜利”的手势。

和平区学习志愿者在服务中成长

昨日中午1时30分,和平区民园广场的核酸检测点正在忙碌着,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们也都在现场维持秩序,此时一个小小的红色身影吸引了不少排队市民注意。“爷爷,爷爷,您往后挪一点,离的得太近了,还要戴好口罩。”“阿姨,别聚在一起,往后挪挪吧。”不少市民听后,连忙微笑着带好了口罩,队伍也变得更加有序。

声音来自一名小女孩张楚涵,她的妈妈兰颖是一名志愿者,受到感染,女儿年也加入了银河公益志愿者团队,到现在已经3年多了。

在和平区耀华中学核酸检测点,还看到了一对“父子兵”,他们搀扶腿脚不便的老人,安顿前来排队的市民。父亲乔林参与了第一次的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儿子乔奕清是一名学生,刚刚放假在家,被父亲领到耀华中学核酸检测点学习当志愿者。问及累不累,乔奕清笑着说,不算累,腿麻了还可以走走,想到自己做的事“能够帮助很多别人,觉得充满干劲儿。

河东区三色小卡片看好时间再下楼

三九第五天,阴冷。昨天下午2时,在河东区陶然庭苑社区核酸采样点,工作人员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阿姨,拿着这张黄色的小卡片,一家人可以下楼接受检测了。”位于雪莲南路上的陶然庭苑社区,住着户居民,近人。为了减少居民在户外等待的时间,暖心的工作人员连夜赶制了黄、绿、红三色小卡片,由志愿者们敲门入户分发到居民手中。

不同颜色的卡片,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和检测时段,一户一张,卡片上清楚地标注着每户应检人数。“请大家看好脚下的黄线,保持1米的距离。”采样点设有3条检测通道,其中一条绿色通道,专门服务老人和孩子。

在户外检测紧张忙碌时,一群拎着送检专用箱的“大白”们正穿梭在不同的楼栋中,这是一支由2名医生和3名志愿者组成的流动检测队,专门服务社区行动不便的居民。

下午3时,河东十二幼的老师曹雅娟带着几名同事赶到采样点,送来了暖贴和亲手熬制的姜糖水,为工作人员驱寒。“他们的辛苦和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作为陶然庭苑社区的居民,曹雅娟希望为他们送上一份“暖”。

河西区津味儿提醒幽默又暖心

“核酸大筛听指令,叫到哪栋哪栋动。没有叫的不要动,动了楼下白挨冻。二筛要刷身份证,手机扫码不再用。”昨日中午12时,在河西区梅江街天淼园小区,社区志愿者有条不紊地用大喇叭逐楼通知住户下楼做核酸检测,天津调儿上自带幽默感,下楼准备去检测点的居民纷纷点赞。

梅江街道副主任孙莹连着奋战几天了,这次大筛涉及街里25个场所、33个点位,孙莹每天都要转一遍。平均睡眠不足3小时的她眼圈红红,但是安排起工作来有条不紊:检测前工作人员整个程序走了好几遍,测试流程是否顺畅。物业工作人员发现连廊灯离检测点有点远,抓紧时间安装临时电源。

街里的梅江卫生院只有23个人,人手严重不足,医院派出了专业队伍来支援,一位年轻医生第一次下到社区做核酸检测,刚给居民张阿姨做完,伴随一声“谢谢孩子,辛苦啦”,就接到一瓶热腾腾的矿泉水。阿姨笑着说:“我出门前灌上一瓶热水路上揣着它保暖,做完了正好给你们暖手。”

“这个主意好,可以在社区里推广一下。”孙莹赶紧抄起手机往工作群里发语音。户外温度零下2℃,众人心里却突然暖了一暖。

河北区下楼到采样完成只需半小时

昨天下午,河北区启动全区第二轮核酸筛查。名下沉干部、名医护人员、人警力和名街道社区干部悉数到岗,投入大筛战斗。

“我们社区第一轮全员筛查安排得井然有序,大部分人排队只等候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做完了采样,相信第二轮筛查也能如期顺利完成!”在新开河街福嘉园社区,居民们在家中安心等待通知,随后按照时间和楼栋顺序,分批次到采样点位做核酸检测。

手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