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岛

越成熟越发现,一个人的人品,与灵魂的温度成正比。

什么是灵魂的温度?

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善意,是一种清风拂面的温柔,是对所有人的尊重,更是对强者的不畏惧和对弱者的保全。

正如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中写道:

“人类真正的美德,蕴含在它所有的纯净和自由之中,只有在它的接受者毫无权力的时候,它才展现出来。”

对强者阿谀奉承,曲意逢迎可能是有所图,可弱者与自己的利益无关,对待他们的态度,才是检验一个人人品如何的最佳标准。

简而言之,对弱者的态度,就暴露了一个人的人品。因为对待弱者的态度里,能看出一个人这些方面的真实面目。

01.

底线的高低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内容令人气愤。

在天津市红桥区彰武楼小区里,物业公司员工因不满拾荒老人出现,遂采取动手的办法“管理”对方。

物业公司的员工们,多次将老人推搡在地上,七八十岁的老人,好不容易从地上爬起想要骑车离开,没想到物业公司的员工一次又一次将老人推倒。

为什么光天化日之下,物业人员能如此嚣张?

代价很小就是答案,拾荒老人没有背景,没有地位,没有钱财,甚至不懂互联网,连为自己发声的渠道都没有。

倘若不是被监控拍下这一幕,被人们爆出来,谁也不会知道这件事,老人哪怕受了伤,也只能有苦自己咽。

一个人的人品,从这件事上可见一斑。

当一个人不懂尊重弱者,对弱者便可以无所谓,可以肆意欺负的时候,动手的背后,藏着一个人的底线太低。

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在与同事的相处中,他们彬彬有礼,温文尔雅,脾气极好,但那并非这些人的真实面目。

也可以说,他们只懂尊重部分人。

当别人与他们的地位相当,能力相当,权利相当时,他们会尊重对方,因为他们觉得尊重对方等于尊重自己。

可当别人弱于他们时,他们很难尊重,那种从骨子里的看不起,决定了他们的底线不会很高,人品不会很好。

这样的人,对强者一个态度,对弱者一个态度。

更重要的是,他们身处低位时,对身边人也许十分友善,可身处高位后,对于弱于自己的人,他们骨子里的看不起对方就会透露出来。

曾经这样的人有多么柔和,之后这样的人就会有多么过分,这是他们的底线所决定的自身行为。

02.

教养的好坏

《即兴判断》中,有这样一段话:“有教养的人,对车夫、浴室侍应生、任何传递物品的人,从来不会敷衍搪塞。”

教养,是一种无需自觉的提醒,是规范一个人行为的自在准则,更是一个人人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想起发生在亚历山大大帝身上的一件事。

在一次微服私访中,亚历山大大帝迷了路,遂向一名军人问路,军人叼着烟,看着穿着朴素的眼前人傲慢地说:“往右。”

接着大帝又问道:“离城墙还有多远呢?”军人头也不抬地说:“一英里”。

大帝原本准备离开,却回头问军人:“请问,您的军衔是什么?”这时军人无比高傲地答道:“少校”。

高傲的姿态,似乎在告诉大帝,这是他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

当大帝问少校“你觉得我是什么身份”时,少校刚开始不屑,之后变得谄媚,最终开始惶恐,立马丢掉手头的烟开始道歉。

少校的转变,不是因为他从缺乏教养,突然变得有教养,而是因为他畏惧眼前之前的权威,这才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但面对弱于自己的人,少校的教养已经决定他不懂尊重,更不懂平等。

要看清一个人的人品,便要明白对方的教养如何,当一个人有很高的教养时,无论身处高位还是身处低谷,能善待他人,人品自然不会太差。

至于那些没有教养辅助的人,对强者的谄媚和对弱者的不屑,早已经暴露了自己人品太差的事实。

03.

很喜欢孟非说过的一句话:“所有的优秀感都不是来自容貌、身材、知识、家族、财富、地位、成就和权力,它只来自缺见识和却悲悯。”

不少人都喜欢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

却忘了这句话的本意,并不仅仅在说要有一颗童心,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更是在说要保护自己对世界的悲悯,对他人的尊重。

孩提时代,很少有人不懂尊重弱者,在那个年纪里,拾荒老人是辛苦的劳动人民,自己的父母也是。

可是不少人在成长中,丢掉了自己的悲悯,丢掉了为人的底线。

到了最后回顾自己的一生,那些曾经犯的错,可能会成为谴责良心的原因,究其根本,是人品太差。

毕竟,一个人的人品,本身就是通过对弱者的态度表现出来的,这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稳,也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又能在最远处呆多久。

—END—

苳冬

立志用走心文字,传递观点价值

欢迎留言分享,点赞转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