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有四个角

东北角、东南角

西北角、西南角

也是天津卫的老城里,

很多老天津卫都曾住在这四个“角”,

或者现在也经常去这四个“角”,

那您知道这四个“角”的过去吗?

今天就来说说天津卫的四个“角”

天津四个门

在说天津四个角之前

一定要说说天津四个门

年后,天津卫城墙被八国联军拆除

原来的四面城墙改作了东南西北四条马路,

东南西北四门虽亦无存,

但是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东门,即现在新安购物广场与文庙之间,

“德配天地,道观古今”牌坊处,

东门外即水阁大街

南门,在今女人街以北,

天津市消防总局和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

两座大楼中间

南门外大街一直延伸到海光寺;

西门,在红桥区西马路南大寺以南,

与西市大街接壤;

北门,在北马路,原满园春糕点店,

耳朵眼炸糕店(今已全部拆除)

几乎没有地标建筑了,

出北门便是北大关,

据说燕王扫北便是在此渡河

“天津”之名便由此而来。

下图:原天津老城门

东北角

首先哪儿是“东北角”?

北马路、东马路、北城街、

城厢东路合围的区域

△图源天津老城网

《记忆·天津老城里》中的论述:

东北角一带是天津卫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津的道署衙门、盐运署均设于此,天津文庙亦在此区域内。这里是旧时天津卫最繁华的地方。

“东北角”可是天津老城里,知名度最高的地名。郭店街、大胡同、宫北大街,城里一侧在老城墙拆除后迅速繁华起来。

正兴德茶庄、五和商场、官银号菜市、北海楼商场、天津影院、大观茶园等等都曾是天津百姓耳熟能详的商业、娱乐场所。

在北马路与东马路相交的地方,

年纪稍长的人,

大概还记得这里曾有一座尖顶式的建筑,

那就是正兴德茶庄的大楼。

△正兴德茶庄内部,虽然有点儿黑,图源出处见水印

官银号

清代天津最早的一家国有银行。

“官银号到了,抓紧下车咯您嘞!”

想当年,有轨电车在东北角设站,

每天听售票员用天津话这样大声吆喝着!

历史上的东北角也叫官银号,

是文化金融商业繁华集中之地。

右边这个建筑就是官银号

为什么东北角也叫官银号?

就像劝业场、百货大楼、小白楼一样,

用一个繁华的地标,代表一个区域。

作为银行的官银号,

存在时间并不算长,

作为地名的官银号,

在80年代以前深入人心。

“官银号初创资本万银元,为省级官办财政银行,可代表国家发行钞票,同时经营直隶省金库,融通行政经费,与西方各国金融业交流,调剂市场。

年4月1日,直隶官银号开业,这个时间比北京成立户部银行,也就是中央银行要早多半年。

直隶官银号开业后,天津的各家工商企业纷纷在官银号设立账户,存取银元。

官银号还印发了纸钞,上面印有“北洋天津银号”和李鸿章的头像。年4月,官银号在其东侧附设门面,开办“博济储蓄银号”,经营存款业务,吸收社会游资。

东南角

原有静修庵胡同居士林,是天津著名的佛教圣地,又是震惊民国的“施剑翘刺杀孙传芳”大案的发生地。后有“杨家柴场大街”,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杨淑敏)的出生地就在这裡。

东南角南面与日租界旭街(今和平路北段)大和街(今兴安路)毗邻。笔者祖居东南城角“糖房胡同”上世纪中叶举家才搬到了西头梁咀子朱家花园的糖房胡同。(两处都叫“糖房胡同,也算是与唐家有缘。)东南角路南就是日租界的宪兵司令部,老人们俗称“红帽儿衙门”(因为日本宪兵大沿帽上有一圈红色布带,故称。

又因旁边原有一座红色洋葱头形屋顶,天津人望文生意,以讹传讹,久而久之便将此洋葱顶建筑称为红帽衙门了。此处建筑已于年即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拆除)。

东南角的老字号更多,虽然我赶上的东南角除了南马路的五金一条街,及和平路北段的化学仪器试剂一条街之外就没有什麽印象了。但是这里的鼎章照相馆、和正对面的“瑞和隆”唱机房,给那个时代的人们留下了不知多少美好的记忆。

下图:孙传芳被刺杀地点----居士林

下图:原“红帽衙门”日本宪兵队

下图:红帽衙门旁的“洋葱头”建筑(王泰拍摄)

西南角

提到西南角不能不提老四海居,正好在西马路南马路交口的西北角上,正宗的津菜(鲁菜)老饭庄,原建筑应该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地铁时拆除,后来地铁修好后原址改为随园酒家,同样命运,年也是因为地铁改造被拆除,原址上现在又改成了肯德基,让人不得不感叹历史的相似。此外东西两关场。再有就是地铁西南角站,天津商场、东方商厦、金喜大酒店。总之,此地似乎是风水欠佳,干什麽也不太尽如人意。

下图:四海居

西北角

此处人杰地灵,原有各种宗教庙宇宫观民间团体无数,后仅存地名,如:放生院(后改作朱家花园小学)、土地庙、关帝庙、火神庙、三义庙、太阳宫(后改作太阳宫小学)、城隍庙(后改作西北角回民小学)、双庙街、文昌宫(后改作文昌宫小学)、吕祖堂、掩骨会、白骨塔等等不计其数,今已荡然无存。更有太平街、针市街清末民国的大量豪华民间建筑遗存,严修、八大家之一的“益德”王家大院,以及“泥人张”创始人张明山旧居及门市部旧址,今亦悉数拆除化为平地。这裡原有我的幼稚园---五园、有我的小学---复兴路小学,有我居住的朱家花园大街糖房胡同...不过现在都没了。

下图:城隍庙

至今唯存始建于清顺治元年(西元年)的清真北大寺,建筑,装修,匾额几乎全是历史实物,保存完好(年落架重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同样位于西北角路南楼群掩映之中的清真南大寺,始建于清道光二年(西元年),文革时期被改作天津市无线电原件十三厂,大殿被改作车间,随意架设电线,终于在年因电线短路引发火灾将清代大殿全部烧毁,并殃及全寺,仅存礼拜殿、沐浴房等附属设施。后于上世纪90年代重修,重新恢复宗教活动,于宝林、马三立先生葬礼均在此洗的买汰(埋体)。

说起西北角的老字号,最知名的可能就是“小李烧鸡”了,还有“大鼻子”,原来邮局旁边的赵记糕干、致美斋的烧饼夹酱牛肉、文昌宫的回民小吃街,堪比西安的回民街。后来的三姐牛肉饼、戴记糖坊、南大寺门口的什锦烧饼、自製小点心,还有大丰路上民国时期号称回汉双雄,与霍元甲齐名的曹金藻故居,门口依旧摆放著大刀、石锁、杠子,其后人的曹记素包也很是好吃,往北前行不远的一家牛肉馅烧饼也是味道美妙的不可言表。

大福来总店在原放生院小马路与西北角太平街交口处的“西大弯(念万)子”,我小时候,虽然此店早已改为国营,门口卖竹牌,盛锅巴菜的姐姐更是颐指气使,大有“穆站英”之势,不过口味至今难忘,直至芥园道开通,此店仍然存在。90年代末期拆的,后来的“大福来”便改为连锁店,其口味,卤子,锅巴的薄厚与原先绝对不可同日而语,由此想起了如今的那些公私合营后归了国营或大集体的所谓老字号,只不过是假托那块传统的招牌,其品质、服务、经营理念和真正的老字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小本生意的朴素的唯品质意识真是谬之千里了。

还有再往前走几步的一家大丰日用百货店,依旧如20年前的百货店,卖著针头线脑,日用杂品,大到暖壶、钢种盆、钢种壶,搪瓷脸盆、搪瓷痰桶,小到日用化学品,那些只能在记忆中回忆起的万紫千红、西林蜜、郁美静、和上海日化产的一些连我都叫不上名字的老化妆品,一枝花的梳头油,零打的雪花膏,凡士林,蛤喇油...还记得上一次去买梳头油还向老板感慨这样的百货店越来越少了,不想年,它就从地图上永远的消失了,但是它不会在我和我们这一代甚至我们的父母的心理消失,永远也不会,回想起来出了淡淡的酸楚,更多的还是回忆的甜美和快。

下图:清真南大寺

西北角在这诸多的角中,至今历史遗存最多,医院(我就是那生的)、北大寺这两座建筑将不会被拆除,二中心和民族文化宫都是建国后中国建筑师自行设计施工的当代建筑,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内容的完美体现,据说民族文化宫与北京的民族文化宫系同一图纸,只是形制稍小,可惜民族文化宫于年被拆除。北大寺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他们将续写西北角的历史,续写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431.html